贝雕新韵项目组
大连贝雕是中国北方贝雕艺术的代表,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海洋的瑰宝"。作为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贝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
贝雕艺术将贝壳的天然色泽与形态完美结合,通过雕磨、镶嵌、堆贴等技法,创作出兼具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展现了大连这座海滨城市与海洋的深厚情缘。
本项目组成员包括大连海事大学吴朵拉、林冰清、郭周怡、王子曰,聚焦大连非遗贝雕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传播困境,致力于通过翻译研究和多模态技术探索其国际化传播路径,旨在让大连贝雕这项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故曰"贝雕新韵"。
测测你是什么贝壳
发现你内心深处的海洋性格
大连贝雕历史渊源
百年传承,匠心独运,大连贝雕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形成
大连贝雕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晚期,当时沿海渔民利用贝壳的自然光泽和纹理,制作简单的装饰品和日常用具。
19世纪末,随着大连(时称"旅大")开埠,南北工匠汇聚,融合了螺钿镶嵌、浮雕镂刻等技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贝雕艺术风格。
转折与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大连贝雕迎来重要转折。1958年,大连贝雕厂成立,首次将传统工艺规模化生产,并创新出"贝雕画"形式,以贝壳拼贴出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成为外交礼品和出口创汇的重要艺术品。
传承与新生
2006年,大连贝雕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后更获国家级非遗认证。代表性传承人金阿山等大师的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新一代传承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使这门古老艺术重新焕发生机,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五万年前
山顶洞人时期开始使用贝壳作为装饰品
5000至6000年前
沿海地区出现贝丘,贝壳带钻孔和纹饰用作装饰
商代至秦代
贝壳被用作货币和装饰品
汉代
冶炼技术进步促进螺钿工艺诞生,大连地区出现贝墓(如1931年发现的牧羊城遗址)
宋元时期
螺钿镶嵌和贝贴工艺流行于社会上层
明末清初
贝雕工艺成熟,出现技艺精湛的贝雕大师
20世纪60-80年代
大连贝雕极负盛名,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创汇重要项目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大连贝雕进行产业升级,贝壳材料与珠宝、金银结合创新
贝雕传承人
坚守初心,创新发展
金阿山 先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金阿山大师1944年12月出生于辽宁大连,中国贝雕艺术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贝雕第一人”,享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四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第三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贝雕)代表性传承人、辽宁工匠、大连工匠等荣誉称号。
他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跟随姥姥学习贝雕基础技艺。1965年进入大连贝雕厂,从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后任厂长,从事贝雕艺术至今已逾58年。
他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大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并担任多所高校客座教授,推动贝雕技艺教育与传承。他自费建立金阿山艺术馆(7000平方米),展示千余件贝雕作品,成为辽宁省非遗传承基地及高校实习基地。
近年来,金阿山大师致力于贝雕技艺的传承与教学,培养了大批年轻传承人,为大连贝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淑娟 女士
大连市工艺美术大师
李淑娟,出生于大连长海县,以其创新精神和对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改造闻名,被誉为“大连非遗贝雕创新与传承发展的领军人物”。现任大连博毅文化传媒“贝贻工坊”创始人及总经理,大连博毅贝雕文创艺术馆馆长,并荣获“大连民间文艺70年70人特殊贡献奖”,“大连市建党百年百位杰出女性”等称号。
2023年8月,自筹资金开设大连博毅贝雕文创艺术馆,展示千余件作品,提供DIY体验课程,成为非遗传承与市民体验基地。开展70余场非遗贝雕研习课程,惠及超5000人,推动技艺普及。
李淑娟多次携作品亮相国际舞台,如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非遗中国”名义向世界展示大连贝雕,并计划通过“一带一路”推广至全球。2015年起,带领团队参与夏季达沃斯论坛,作品多次作为官方礼品,提升国际影响力。
金吉 先生
中国贝雕第二代领军人物
金吉,出生于贝雕世家,是中国贝雕艺术的重要传承人与创新者,被誉为“中国贝雕第二代领军人物”。
金吉父亲金阿山是中国贝雕行业的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母亲也是贝雕厂工人。他从小在贝雕厂耳濡目染,18岁进入大连旅游工艺品厂系统学习贝雕技艺,逐步从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
他享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辽宁工匠、大连工匠等荣誉称号,担任大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2022年入选大连文艺界“十位有影响的人物”。他于2016年成立“大连贝雕技艺工作室”,2023年升级为“辽宁省技能大师工作站”,培养学徒并开展校企合作,为鲁迅美术学院等院校提供实训基地。
贝雕工艺特色
精工细作,巧夺天工
-
材料选择
大连贝雕主要选用本地海域出产的贝壳,如鲍鱼壳、扇贝壳等,这些贝壳具有天然的色泽和纹理,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尹忠华在《沧海拾贝"艺"彩纷呈》中详细描述了贝雕的制作过程:从贝壳的剪取、车磨、抛光到堆砌、粘贴,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极大的耐心。
-
艺术表现
与广西北海贝雕相比,大连贝雕更注重写实性和精细度。大连贝雕擅长表现花鸟、人物等具象题材,工艺上追求"以假乱真"的效果;而北海贝雕则更倾向于抽象表现和色彩运用。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取向。
-
题材类型
贝雕作品内容丰富,主要聚焦于神佛图腾、仕女花鸟、山水风景以及吉祥寓意四大类型。近年拓展至重在写意的哲思题材,整体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
-
雕刻技法
大连贝雕博采众长,融合平贴、浮雕、镶嵌、圆雕等多种形式,并汲取牙雕、木雕、玉雕、石雕等艺术精华。金阿山更是研究出了“贝壳软化与成型”技术,并形成了独特的“珍贝艺术”理念。
贝雕制作工艺流程
贝壳选材
根据创作需要,从数十种贝壳中精心挑选,注重贝壳的色泽、纹理、形状和大小,为后续创作打下基础
贝壳处理
对选好的贝壳进行清洗、浸泡、打磨等处理,去除杂质,使贝壳表面光滑,便于后续加工
设计雕刻
根据设计图纸,用专用工具对贝壳进行切割、雕刻、打磨,塑造出所需的形状和细节
组合粘贴
将加工好的贝壳部件按照设计要求,用特殊胶水精心粘贴组合,形成完整的作品雏形
精细修饰
对组合好的作品进行精细打磨、抛光,处理细节,使作品表面光滑,线条流畅
装裱成型
根据作品类型进行装裱或组装,配上合适的框架或底座(如以木胎裹布为底),采用特选白乳胶牢固粘贴,并运用传统榫卯或焊接技术组装大型作品。最终刷上亮油以实现长久保护,便于展示和保存
传统工具
大连贝雕的制作工具多达数十种,包括刻刀、剪刀、锯条、砂纸、磨石等。传统上,贝雕艺人讲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工具的保养和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随着时代发展,一些电动工具也被引入贝雕制作过程(如砂轮机、牙钻),提高了工作效率。
常用贝壳材料
鲍鱼壳
色彩绚丽,虹彩变幻
砗磲
体型硕大,质地莹润
大连黄蚬子壳
色泽温润,形制精巧
珍珠贝
光泽柔和,晕彩迷人
贝雕艺术珍品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
九龙壁
金阿山创作的贝雕作品《九龙壁》,是以北海九龙壁为原型,按照比例精缩设计而成。
龙凤船
《龙、凤船》是金阿山和师兄弟经过一个月构思讨论,整件作品创造与发明相结合,既能很好的体现中国古代建筑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又能融合了现代的工艺技巧
九龙天坛
金阿山设计了这件《九龙天坛》做为 2019 年的十一献礼,借此作品象征着生机盎然的新中国 70 年来不断强盛,不断向前。
如意佛
《如意佛》以珍贵的砗磲为材,通体温润洁白,天然的层次变化赋予作品独特的灵性与质感。
达摩
作品《达摩》以天然砗磲为材,巧妙保留其原始外壳肌理与断裂痕迹,通过对自然裂变与人工雕刻的融合,展现出达摩祖师深邃静定的形象。
鹦鹉
作品《鹦鹉》取材于洁白温润的砗磲,依其自然形态巧妙构思,雕刻出两只神态生动、羽翼分明的鹦鹉伫立于古木之上,目光炯炯,神韵兼备。
贝雕中英对照常用术语
了解贝雕艺术的专业术语,深入理解这项传统技艺
术语分类
大连贝雕小知识
大连市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濒临黄海与渤海,自古就是出产美丽贝类的好地方。 出产贝壳种类繁多,质地淳厚。大连市甘井子区被授予“辽宁贝雕之乡”,2019年10月23日,大连贝雕入选第六批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贝壳材料
一种黑色贝壳,常用于雕刻庄重的形象,如龙鳞。
白色贝壳,质地细腻,适合雕刻清雅形象。
色彩斑斓,具虹彩效果,常用于装饰性部分。
来自澳大利亚的鲍鱼壳,色彩丰富,常用于点缀。
美国产的鲍鱼壳,常用于表现红色鳞片等细节。
灰色贝壳,常用于龙甲等细节装饰。
具有夜光效果的螺类贝壳,用于增强视觉层次。
大型白色贝壳,质地温润洁白,常用于佛像等雕刻。
贝壳内层具有珍珠光泽的部分,用于镶嵌和装饰。
将贝壳切割成薄片镶嵌于器物表面的工艺材料。
一种绿色宝石材料,常用于点缀装饰。
一种半宝石材料,常用于细节镶嵌。
纹理丰富的半宝石,用于装饰性镶嵌。
来自加拿大的碧玉,质地细腻,用于高级镶嵌。
用于反光衬底的材料,通过光线反射增强色彩效果。
贝壳本身的天然颜色,未经人工染色。
贝壳表面因光线反射产生的彩色光泽效果。
贝壳表面的自然纹理和结构特征。
贝壳自然形成的层次结构,可用于艺术表现。
贝壳自然破裂的痕迹,可用于艺术创作以增加自然感。
贝壳的外层部分,通常质地较粗糙,色泽较深。
贝壳的内层部分,通常质地光滑细腻,色泽温润。
未经任何人工处理的贝壳本色。
贝壳表面的自然反光效果。
部分贝壳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可用于特殊效果。
贝壳的坚硬程度,直接影响雕刻的难度和工具选择。
贝壳的抗断裂能力,影响雕刻的可行性。
贝壳的厚薄程度,决定其适合的雕刻方式。
贝壳的自然弯曲形态,可用于塑造特定造型。
参观指南
亲身感受贝雕艺术的魅力,欢迎参观大连金阿山艺术馆
大连金阿山艺术馆
地址
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虹城路与辛博街交叉口西南180米
开放时间
每周六上午 8:30~12:00 ;下午 13:00~17:00
门票信息
免费参观
参观须知
- 馆内禁止触摸展品
- 馆内拍摄需经许可